若兕

秦代古籍记载,楚地曾有一种名为「犀牛」的生物。地分浩劫后,这种动物不久便告绝迹。但近百年来,却有一种名为「若兕」之物重现世间。

若兕通体皓白,皮毛软而皱,头生肉角。其身下并排生有六乳,蹄子粗短,时常栖息于水泽之中。若兕鸣叫时口鼻不动,其声在鼻腔中共振如雷鸣。

每年二月与四月,若兕各有一轮交配期,那时它们身下悬挂的六个乳房里会产出紫色的奶。其乳汁气味腥臭,非晾作乳扇不可食。火神工业以若兕奶炼成紫油,混合吴盐,便成一味雷药「若兕」。以火引之,其响如若兕高鸣,声威播数十丈。

若兕中雄性极少,但都非常健壮。公若兕没有乳房,以坚角挺立为特征,奔跑时四蹄生风。其周身皮色苍黑,极为板硬,远看如青砖砌成。若加以炮制,便能成为六州坚甲「犀渠铠」的原料。楚国精锐「申息之师」,便以此铠扬名天下。

若兕之筋经过加工,可作为强弩弩弦的上品原料。其角则最受六州豪族追捧,一只完整的若兕角足值万金。尽管兕角俱为空心,只能充杯盏之用。


「文犀六属铠,宝剑七星光。山虚弓响彻,地迥角声长。

一一孔稚珪《白马篇》」


除非特别注明,此页文本遵守 CC BY-NC-SA 4.0 授权协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