鬼工织物

秦帝国时期的技术遗存之一,主要由东西两秦继承,并大规模应用于民间与军事。这种织物由「鬼工织法」造成,不须复杂的工序,甚至在手工作坊中,亦可使成品具有一系列优异特性。

轻便,廉价,高强度,极端耐用。六州人对鬼工织物的认知大抵如此,一种高性价比的最优解材料。但鬼工织法的特殊性,正在于随着精度与复杂性的提升,其性能也会正比上涨。

手工织出的粗糙鬼工布料,不过比寻常织物耐磨些许。但数年乃成一件的顶级鬼工织物,则足令水火不侵,刃矢不入。从两秦帛币到鬼工银甲,这种特性使得鬼工织物在秦地的每个角落随处可见。

两秦所传的鬼工织法,在形态与性能上均略有不同。西秦的黑帛可以通过特殊工序硬化,达成远胜金属的极高强度,并能与金瓷等诸多材料复合。但强度有余,而韧性不足;不耐穿刺,难以修复。

东秦的白帛更加轻便灵活,成本低廉;长于柔韧,而短于强度,抗砍刺上亦性能优异。鬼工织物同样是弩弦,发力纤维等方面的理想工业材料,被两秦严守其秘密。


除非特别注明,此页文本遵守 CC BY-NC-SA 4.0 授权协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