镭照幽州:燕丹特区志异

「苌弘死于蜀,藏其血,三年而化为碧。」

——庄子·外物

协合燕王国,燕丹特区。秦历1150年,幽陵矿井开掘的那一刹,镭素的幽幽绿光便照亮了整个燕国。

六州最大的镭矿产地,百年来镭产业的中枢。这种迷人的元素被发现始,无数产业因之而生,无数企业发家于此——包括传奇的绿脸工业在内。镭与铀之上的国家,这个评价对燕国而言恰如其分。

即使对镭矿富集的燕国而言,其开采与提炼亦属艰难。一克镭的价值,更胜黄金百倍,绿脸工业七成的产值发源于斯。深植千丈之下的工矿机关永不止息;一眼眼沥青矿井,一条条铁路网线,织成幽州大地的血脉;荧色的血液流淌其间,昼夜不止。巨型企业们将之鲸吞,以海楼船输往六州的每个角落。

燕土之血,亦是燕人之血。

在沥青矿井中工作的契约劳工,他们的平均寿命是二十八岁。工人们的死因九成为肿瘤,一成为事故。出于人道主义,企业政府会为他们提供昂贵的镭医照射治疗。无偿的善意在燕国早已售罄,这种治疗仅成本对佣工来说已是天文数字。同样出于人道主义,公司慷慨地为有家室者提供医疗贷银——利率低至每年二成。

尽管镭医的治愈率不及预期,但这足成为绿脸工业重视员工权利的证明。荣华无法带入黄土,债务却得传承世间。他们的医疗贷银,会和这一身的余下数百项欠款一起,成为他们子代债务契约的一部分。同样地,矿井慷慨地为他们提供了偿还利息的机会。

「债务奴隶」——这个诨名的应用远比「契约劳工」更普遍。作为文明国家,燕国的奴隶制自然早已废止;但民众的言论自由,公司也从不加干涉。

工人们的牺牲并非没有意义。他们的血化作镭与铀,支撑着整个企业,亦即整个国家。自从同尘宫科学院「经镭照射的肿瘤显著缩小」研究传出,镭便成为了举国趋之若鹜的万灵药。

人们非采自矿区的泉水不饮,非掺入镭粉的粉黛不施,就连吞云吐雾的瘾君子们,也非镭室薰蒸过的大烟不抽。矿井直产的「镭补」在数月内风靡全境,镭光涂料染遍地底大城的每个角落。

豪族们散着荧荧绿光的腰间绿珀,和万盏永久自发光的镭光灯一起,照彻了整个燕国。这种添加镭素的燕国官方货币,价值远甚于等体积的黄金。诗人唐多令曾有诗赞曰:

「贵人去如云,巡城光烨烨。照夜悬绿珀,凝尽燕人血。」

在宣称能提高性能力的镭射裈衣下,燕国人伴镭而生,也伴镭而死。不知何故,燕人的肿瘤发病率在六州中独领风骚,几近无人不发。幸而燕国的镭射医学已十分发达,与植发技术一道独步六州。对真正的商业贵族们而言,天价的机关化改造无疑是更便利的选择。而无力支付的平民们,他们至少享有免费的死亡。

企业政府为全体民众提供无偿的火化服务,仅以将骨灰自愿捐献给国家为前提。大城之中生活数十年的契约劳工,抑或在矿井中工作十数载的债务奴隶;他们体内富集的镭素,足使其骨灰散发诡秘的光芒。

镭的提纯难度极高,而代谢速度却极慢。燕人骨灰中的镭素纯度,高达沥青矿的数十万倍——对公司来说,这是一笔不容浪费的财富,火葬产业也就此成为燕国最暴利的行业之一。

在不同企业的授意下,帮派们为争夺火葬场经营权,而进行着无止境的械斗。赢家通吃,而败者化为又一缕散发荧光的骨灰。商业贵族们最为偏爱这种从骨灰中提纯的高纯度镭素,据他们称,那种碧色光芒是「肮脏的矿井产物远不能比的」。

于是,在照彻幽州的冷色光芒里,燕人纷纷如苌弘般血化为碧。

这种光芒潜藏在大城千楼万户的屋宇中,隐匿于绿脸工业脸谱图样诡秘的笑容里。这种来自鲜血的光芒呼啸而来,吞没了易水河畔的贯日白虹、吞没了三度陆沉的百年国耻、吞没了镭有害论的都市传说;并与之一起沉淀,沉淀成燕国历史的底色。

除非特别注明,此页文本遵守 CC BY-NC-SA 4.0 授权协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