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街谈巷语,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。」
——九流艺文录
先秦诸子十家,分派共有九流。而十家中唯一不得入流者,便是小说家。提起小说家,任何一名百家门徒都会露出鄙夷眼神。与其他传承千载的高门大派相比,捉笔者们不过是一群整日捕风捉影,道听而途说的不学无术之徒。仅凭手中一杆墨笔恣意编织真假,惑万千生民之目以牟名利,便是世人眼中的小说家。
然而,对待不入九流的小说家,列国官方的态度却要缓和许多。掌控了捉笔者,就等同于掌控了舆论本身。只需寥寥数语的虚辞诡说,小说家便能以笔作支点,搅动六州的茫茫舆论。即使最为德高望重的齐国大儒,也不得不深惮于他们轻浮文字能煽动起的风波。代表着国家,组织和个人势力的大小媒体中,各路小说家云集于此,构成了六州精密统治巨械的轮转轴承。
三联消息、特区日报、新洛京、大梁邸抄——遍布六州的知名媒体中,小说家们或为名利或怀他心而来;以掌中墨笔引导着金主们乐见的舆论,操弄起群氓纷扰的民心。激昂文字,痛陈影星底裤颜色;挥斥方遒,誓要对手狗血淋头。小说家本非显世之学,捉笔者们隐藏在重重笔名背后,在文化与舆论的第一线大笑着自相攻伐。笔笔秘不可宣的可观投资,则化作熔金润笔,挥洒于时局之上灿灿生辉。
然而即便在小说家中,同样有着另辟蹊径的异类。通销列国读者过亿的《六州遮物录》,便在其中尤负盛名。这本月刊杂志充塞着市井杂谈与都市传说,其中的奇谈怪论往往令人捧腹。然而渐渐有读者发现,这本猎奇杂志中的无稽之谈,竟往往暗合六州时局,甚或预言着未来之事。从买国人的骗局到补天战争的爆发,无不能在六州遮物录中寻其线索。
有心之人将这本杂志奉为预言奇书,其中每个字眼都能解读出十八种暗示。寻常读者仅供猎奇,同样足以博人一笑。甚至六州遮物录无迹可循的随机停刊,毫无定式的印刷版式,甚至每期各异的出版地点;都成为了阴谋论者口中津津乐道的怪谈之一环。更有说法称,六州遮物录其实是自小说家中分化而出的史家,通过杂志对世人进行的暗示。
但寻常读者们对此漠不关心。在第二春秋,娱乐早已不再是特权阶层的奢侈品,捉笔者们又使其更加廉价几分。于是人们娱乐。在花边新闻里、在色情帧影中、在小说家们回荡不休的笑声里,人们娱乐至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