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家机关术的集大成产物。时至今日,这种巨型地底机关城市是六州八成人口的居所,其中过半生民的生老病死,俱在大城的阴影之下度过。
秦历七九二年,第一座墨城于镐京落成,由第五十五代墨家巨子徐溃设计,垂四十载终于建成。一向以坚城墨守著称的墨家,打造了城市的理想形态。
一座绝无死角的非攻之城。
在徐溃的设计中,这座于百丈地底开掘而成的城市,正是熔墨家非攻之学与机关技术于一炉的最高结晶。为保证千万住民起居行止,无人知晓墨家究竟在大城中运用了多少不传之秘。对地分后的机关学家来说,复现其中任意一种都已是奢望——幸而即使历时五百年之久,多数墨城依然维持着大体的正常运作。
镐京大城在投入使用后大获成功,二十九世皇帝龙颜大悦。一场遍及天下的改造运动随即展开,帝国境内的核心城市,在百年内近乎全部改建为墨城。
与传统城市相比,墨城的人口承载力有着质的提升。相同面积下,墨城能够提供十倍于地上城市的居住空间,规模最小者也有千万之巨。上接天顶,下铸地基;大城中的楼宇尽数高逾百丈,由空中交隔的飞栈连结,在楼阁森林中织成一张高悬巨网。
对大城中的居民而言,这座城市往往是他们一生记忆的全部。地分后三百载灾异频仍,列国的人口与资源都于大城极度集中。从出生到死亡,大城能提供住民终其一生所需的一切;外界的凶险气候与匪徒异兽,更使得人们趋向于在巨型都市里度过一生。
对大城中人而言,安土重迁不是一种选择,颠沛流离与死亡本身无异。史载帝国时期,大城能够实现完全的资源循环自给,面临围城也无粮草之虞。然而地分后的今日,往来贸易与资源的输血,已经成为了维持大城运转的必须。
较之民生,大城更加注重的依然是防御。百尺之土,兵戈莫及;地底的层层加强更足以断绝一切掘地入城的念想。墨城唯一的出入通道,便是城中心的巨型天井。及开战时,天顶悬吊的巨型构造便会上移出,组成一座遍布机关,专司杀伐的堡垒,将天井完全塞死。巨塔周围的机关阵法,则足以拒攻城兵器于城外。
固若金汤——以万全状态运转的墨城,正如字面一般。即便地分后的墨城大多久失修缮,依然足令攻城军队束手无策;除十而围之,待其断粮外别无他法。
即便如此,依然有为数不少的大城废墟被发现。劫灰之积,补天之遗;遗址之中,旧日辉光的残留早已无存;但摹写着昔日伟力的残垣断壁,依然令代代机关学家为之震悚。地分时撕裂大地的余波至今未止,与其间栖居的拍翼鸦群一起,在六州上空久久回荡。
诗曰:
「赤地銀天炙九垓,但疑人類未曾來。仁之萬緒惟王霸,死也無暇可自哀。
凜冽長詩頌蠻觸,斑斕廢土掩灜台。晦明一輯興亡像,折疊重重任剪裁。
——廢土 雲橫九野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