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号毒气

又称「青尘」,西秦在补天战争中大量列装的四种主流毒气之一,因其青绿色外观与肺部刺激性而得名。

与数息之间夺人性命的「八号毒气」相比,青尘的毒性是四种毒气中最弱的。但在补天战争中,却是九号毒气造就了最多的人员杀伤数——近二十万晋国军人,至今仍蒙受着青尘的后遗症。

这种重质气体的渗透性极强,面对配备防毒装具的敌军,九号毒气依然能够透过皮肤散播毒性。从呼吸困难开始,中毒者的肺部会被逐寸灼烧;如同一只无形巨手,缓慢扼住万人咽喉。暴露在青尘气中的死者,无不皮肤斑驳乌青,血沫盈满口鼻。

但毒性仅是九号毒气的附加杀伤。廉价,重质,易燃易爆——这让青尘成为了西秦氢气雷的绝佳药引。

在西秦实战中,九号毒气往往与第一波火力覆盖同时进行,以饱和毒气轰击敌军阵地。即使三晋机关堑壕网的通风系统,也难以排除渗入工事缝隙的毒气。

当青尘在堑壕内部扩散开来,西秦的飞艇群会投下「皇恩彻地雷」——将充盈堡垒的九号毒气,从工事内部引爆。伴随着轻气雷的摧枯拉朽之力,这种战术能在顷刻间将最坚固的工事化为火海,使堑壕内部机关大量失灵。

事实上,补天战争中的秦军战术,相当程度上正是为针对三晋的阵地防御而设计。第一波协同轰炸结束后,西秦的地面部队会以徐进弹幕战术展开突击。

突击炮向敌军阵地倾泻着助燃的「十号毒气」,而跟进的喷火兵与铁面锐士伍组,便会成为插进晋军心脏的烧红刀刃。与此同时,飞艇空母会释放遮天蔽日的滑翔机群,对突击部队进行近距支援。

一次针对三晋机关工事的突击作战流程,就如此展开。但战术互相针对的两军交锋,往往只会造就又一场焦尸遍野的人间炼狱。「昭关战役」,「青丘会战」,包括那场恶名昭彰的「百世炉」在内,一场场战役以此启幕。九号毒气的炮火在头顶轰鸣时,所有人都明白它代表什么——

在空气中弥散的死亡。

除非特别注明,此页文本遵守 CC BY-NC-SA 4.0 授权协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