击刹弩卫

六州劲弩之威,莫过于击刹弩。这种武器的结构是韩国的不传之秘,在三晋第一联盟时期,韩国所属的击刹弩卫便令来敌闻风丧胆。赤莲之乱时期,不足千人的击刹弩卫在晋阳城下,三次击退了赤莲信众以十万计的大军。

但无根独木,终究难支已倾巨厦。随着韩国的覆灭,击刹弩的结构设计落入了智莲佛国手中——但智国百废待兴的工业实力,早已不足以支撑击刹弩极端苛刻的生产条件。春秋一六六三年,在娑婆教主授意下;击刹弩的设计图被交予赵国手中,作为三晋第二联盟结成的一百零五项协议之一。

而后近百年间,击刹弩的名字始终伴着韩国一起,在史书中沉寂。直到补天战争的爆发。面对齐军的狙击战术,三晋在燕国战场上频频失利。而此时,赵国重新想起了击刹弩卫。

以百年后机关之学再造的击刹弩,威力甚至远胜当年。有效射程远逾六里,这种近一人高的重型单兵武器有着可怖的拉距——与可怖的威力。二尺厚度的生铁,只需一发便能贯穿。重战车的正面装甲,要塞工事的厚重墙壁,甚至西秦的至坚之盾「铁面锐士」——无物能阻挡击刹弩卫的全力一击。

西秦的盾墙阵列薄如纸片,齐国的重装人俑脆如甲虫。击刹弩卫重回战场之时,六州莫不为之震悚。他们已被改造成了击刹弩的击发器——为每台击刹弩专门调校的十六倍夜视观瞄义眼,从膝盖到手腕的内置自动上弦套件。为了与弩机完美融为一体,他们的腹部被从中挖空,改造成一具减震嵌槽。

每名击刹弩卫的处决名单上,平均列有一百五十五个高价值目标名字。包括齐国的联邦元帅第五祎,亦命丧于击刹弩卫的一枚尾翼稳定贫铀穿甲矢下。那根弩矢穿透了战阵行坛的侧面装甲,又将两名亲卫和第五祎一并当场贯穿。

击刹弩卫对贫铀弩矢的大量需求,直接推动了燕国西部铀矿与镭矿的开采。除去无坚不摧的贫铀穿甲矢,击刹弩同样能发射针对人员的破片绝灭矢,与打击高价值目标的燃烧爆破矢。

在补天战争结束后,三晋取消了击刹弩卫这一编制。原有的弩卫被剥夺武器,放归民间。他们半数没能活过十年,半数重操旧业,成了杀手与刺客。但据捕风捉影的传言称,仍有全副武装的击刹弩卫,在三晋的大城阴影间活跃。正如无人知其来处,也无人得知他们手中重弩,正瞄准哪具尸体。

为世人所周知的只有一件事:击刹弩卫无物可挡。

除非特别注明,此页文本遵守 CC BY-NC-SA 4.0 授权协议